论频繁的“消防安全事故”
各位朋友,大家好!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我“是火灾真的发生的频繁了呢还是网络太发达了,感觉火灾怎么这么多?”,我说两者都有。这几天我也想了许多,就这个话题,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大多数朋友都有一些这样问题,建筑防火不都是经过专人设计、审核和验收的吗,应该都是合法合规的呀?竣工时有检测和验收,投入使用前有消防安全检查,投入使用后都有物业或管理单位专人管理,定期有专人进行防火巡查和检查,设施设备都要定期做检测和维护保养,为什么消防安全事故还会频繁发生呢?这些问题都很关键,接下来,我深入展开给大家聊一聊我的看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个领域都在高速的发展,为满足社会需求,各种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和实质性的需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也不断在更新和优化。也就是说80年代的建筑有80年代的规范,90年代有90年代的规范,所以说时代不同,规范和要求也就不同了。规范要求不断在完善,按理说,建设施工和投入使用管理团队的安全意识和管理理念也应该随着加强,制度也应该更加健全,设施设备也应该更加完好有效才对。可实质上却存在打折扣“欠账”的情况,也是直接导致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下我总结几条:
一、安全意识不强。许多单位的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还抱着侥幸的心理,总觉得“哪有那么多事故?”,这种意识非常危险!意识是决定做任何事的原动力,如果意识不强,做起事来,力度也就容易大打折扣。所以,国家就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约束,比如:要求有些单位的主要相关人员必须通过安全员A、B、C证的培训考试,有些单位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消防主管必须通过消防从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考试,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召开的安全工作会议必须得企业主管领导参加等,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企业单位领导的安全意识。
二、节约成本。有许多单位由于单位性质的特殊,考虑到用工成本,各个岗位的人事安排都很有限。在安全管理上的人员编制也严重缩编,防火巡查检查,设施设备巡检不能严格的开展。设施设备检测、维护保养不到位,弄虚作假,低价选聘技术服务机构,获取虚假服务报告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所以,在开展安全工作时,节约成本固然重要,但是安全工作也不能被忽视,孰轻孰重还是要分得清楚的。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仅仅是基本标准,我们作为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应该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建立在这个标准上,更加严谨才行。在选聘服务机构时,不能只比价格,更要比服务才对。
三、主管安全工作的人员不专业,人员数量不够,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名不正则言不顺”,企业单位在人事安排时一定要知人善任,不能让没有背景的人去干“顶雷”的事,不能让亲近的人去干有“油水”的事,不能搞“画饼”的那一套来忽悠煽惑老实人,责任、权力、能力、职务、薪酬都应成正比。还有,一定要遵循“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去做”这条真理,外行领导内行显然是不科学的。
四、安全制度不健全,不科学,不专业,套用通用版本,没有可操作性。许多单位在制定制度时,要么不专业,要么偷懒,多采用抄袭的办法,抄完后能不能实用也不在关心了,总之有了就行了,这是非常荒唐的。
五、安全档案混乱,台账记录不规范。安全档案和台账是反应企业单位安全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工作痕迹,也是单位自身实行规范化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的具体体现,许多单位的管理人员根本不懂档案如何建立,都不清楚需要哪些内容。台账也是五花八门,记录的也是潦草,没有形成系统,不能保持档案的有机联系。
六、安全会议未能定期召开,会议中未能对安全工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对存在不足的工作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会议没有形成制度,会议前无主题,会议中无发言,无记录,会后无存档。
七、安全培训讲座未能定期的开展,针对性不强,例如:新员工入职的培训与考核,季度或年度的培训讲座与考核都未能有计划的落实。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前无计划,无课件,过程中无互动,培训后无考核。
八、应急演练未能定期的开展,演练方案过于形式化。应急演练无计划,无方案,或者方案简单,不切合实际。方案中没有预案,在开展应急演练时发生事故,弄假成真。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开展这项工作。
九、应急预案死板教条,单纯的为了满足预案条条款款制定,未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十、防火巡查不到位,发现不了安全隐患。领导检查走过场,摆拍打卡,搞形式主义。
十一、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够,不彻底,普遍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
十二、施工现场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招租时对租赁条件模糊,施工前施工方案看的不仔细,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督不到位,竣工时不检查验收,撤场时未要求其还原。
十三、动火作业申请、审核、审批不严谨,动火作业现场监督不到位。
十四、建筑消防设施设备未能落实年度检测,低价选聘维保服务机构,未能真正落实检查、测试、维护保养,年度预算中专用资金不设置或设置不足,故障的设施设备不能及时得到维修、更换或改造。
十五、过于依赖政府主管部门,缺乏自查自纠的主观能动性。
十六、未能配置对等单位体量和危险性的应急救援队伍,对初期火灾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置。
十七、小体量装修和改造施工不合规。许多场所因体量小,工程造价低等原因,在施工的过程中未遵循设计规范要求和安全管理规定。特殊场所设置的消防设施设备数量不足、设备与场所设置不匹配、距离密度不合规、安装不规范等现象。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未达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
十八、盲目购置消防器材或购置假冒伪劣消防器材。例如:灭火器药剂和场所设施不匹配,场所体量格局与数量不匹配,灭火器失效和放置位置不合理。消防水带工作压力与建筑高度不匹配、直流水枪材质强度不够。购置的消防器材没有身份证或假身份证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不能有效的扑救初期火灾,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十九、安全重点部位管理不当。建筑用途在设计建设时都有明确的规划,但是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随意变更,而且管理又不当,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运输、储存的场所,危废转运、临时储存场所,民用和商用建筑的仓库和储物间,机房等重要部位设置不合规或疏于管理引发火灾的情况屡见不鲜。
基于以上所述的情况,基本分为安全意识、制度建设、队伍管理和设施设备。安全意识不强,理念落后保守是开展安全工作最大的障碍。制度不健全使开展安全工作的过程中无目的、无思路、无计划、无依据、无效果。队伍管理没有战斗力,事故前不能预防,事故中不能处置,事故后不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设施设备带病,一不能及时发现火灾,二不能灭火,三不能发出警报让人逃生自救,四不能灾后给事故调查提供有力的证据线索。所以,每一条就是一个安全漏洞,漏洞越多,相对安全事故也就越多,如果这些问题每个单位都能认真的对待,消防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的那么频繁了。
除了以上说的这几条,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安全工作就是花钱的,他可能不能直接给我们创造利益,甚至还会提高我们的生产成本。但是,这个钱不花,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试想一下:打工的朋友们,我们上个班,拿个工资,你给谁省钱呢?当领导和当老板的朋友们,有必要担这么大的风险吗?你进去了,谁会管你,谁会捞你出来?父母,老婆,孩子咋办?受害者家属和旁观者明里暗里怎么说你。说你傻还是说你好?想想火灾发生的一幕,你站在火灾现场看着熊熊大火,看着里面的人哀嚎着,甚至不顾一切的跳楼,就问你怕不怕?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希望咱们大家都能认真的去看待,对待消防安全工作,今天就说到这里。
作者:马小涛
2023年4月23日
- 上一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2023/4/26
- 下一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B/T 40248-2021 2022/11/30